生产现场来去匆匆的他,总是一身煤灰、一脸汗水。
国网辽宁电力依托东北能源大数据中心,深入挖掘电力数据价值,聚焦辽宁经济发展,创新研发电力看经济等大数据产品。小微企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激发地方经济活力。
用电量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经济的运行情况和走势,对我们了解各区域、各产业、各行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朝阳市发展改革委投资科相关负责人说,该工程的投运推动了朝阳市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促进了风电、光伏发电及相关储能产业发展,将直接拉动地方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其中,沈阳、大连全过程接电时长将压减至12个工作日内,客户办电成本大幅降低。春节前夕,由于订单激增,该企业急需将用电容量从1.25万千伏安增至1.6万千伏安,向沈阳供电公司申请办理增容。国网辽宁电力营销部负责人赵永彬介绍,2022年,该公司为2.6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三零服务,实现小微企业用电报装一次都不跑,办电环节压减至2个,办电时长压减至15个工作日内;沈阳、大连20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全覆盖,其他地区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全覆盖,全省小微企业全年累计节省办电成本7.53亿元。
葫芦岛市副市长李延超评价:葫芦岛供电公司多次为政府提供电力大数据分析,数据完整,分析对比深入透彻,很有参考意义,彰显了电力大数据的价值。国网辽宁电力将持续深化电力大数据应用,推进与银行、石化企业、能源客户的合作,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能源+系列数字产品,激发辽宁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服务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面对冬季用电负荷持续高位运行等严峻形势,中核集团努力发挥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风电、光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首次突破135亿千瓦时,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新贡献。2022年,中国石油全年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创十三五以来最大增幅;天然气加快上产,在油气产量当量中占比达52.4%,进一步巩固稳油增气基础。元旦假期期间,中国华电主要生产指标超计划完成且高于去年同期,保暖保供任务超计划完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统筹安排,与冰雪鏖战、与寒潮搏击,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居民温暖过冬。
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分类精准施策,激发企业积极性,高效推进中央能源电力企业做好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稳价工作。自2022年供暖季以来,国家管网集团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450亿立方米。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22年累计输气量153亿立方米,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超300亿立方米。中煤集团全力以赴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保供稳价工作。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实现4年连续增长。中国石油全力推动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开创油气勘探新局面。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降温降雪天气,道路积雪和线路设备覆冰给供电保障带来极大挑战。20222023供热季,中国华电供热面积达7.8亿平方米,供热装机容量9010万千瓦,供热业务涉及25个区域、133家企业,清洁暖流进入千家万户。中央企业不计代价稳产增供、稳市稳价,发电企业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全力增产量,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保用电稳定,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积极调度协调、加大油气资源获取力度,在能源电力保供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与管网相连的14座储气库全部启动采气,日采气峰值突破1.6亿立方米,满足北方地区旺盛的天然气增量需求。
2022年全年,中核集团旗下25台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累计安全发电超过240堆年,核能发电量再创新高。2022年商品煤产量同比增长4%,全年中长期合同履约率94%,其中7月份以来电煤中长期合同均按100%安排兑现,有力保障了发电、供热企业的用煤需求
中央企业不计代价稳产增供、稳市稳价,发电企业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全力增产量,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保用电稳定,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积极调度协调、加大油气资源获取力度,在能源电力保供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风电、光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首次突破135亿千瓦时,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新贡献。
20222023供热季,中国华电供热面积达7.8亿平方米,供热装机容量9010万千瓦,供热业务涉及25个区域、133家企业,清洁暖流进入千家万户。中国石油全力推动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开创油气勘探新局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统筹安排,与冰雪鏖战、与寒潮搏击,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居民温暖过冬。2022年全年,中核集团旗下25台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累计安全发电超过240堆年,核能发电量再创新高。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分类精准施策,激发企业积极性,高效推进中央能源电力企业做好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稳价工作。元旦假期期间,中国华电主要生产指标超计划完成且高于去年同期,保暖保供任务超计划完成。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降温降雪天气,道路积雪和线路设备覆冰给供电保障带来极大挑战。面对冬季用电负荷持续高位运行等严峻形势,中核集团努力发挥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实现4年连续增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22年累计输气量153亿立方米,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超300亿立方米。
与管网相连的14座储气库全部启动采气,日采气峰值突破1.6亿立方米,满足北方地区旺盛的天然气增量需求。中煤集团全力以赴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保供稳价工作。
2022年商品煤产量同比增长4%,全年中长期合同履约率94%,其中7月份以来电煤中长期合同均按100%安排兑现,有力保障了发电、供热企业的用煤需求。入冬以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全力备战天然气保供,截至去年12月30日,采暖季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超63亿方,日均供气量达1.5亿方,确保所供区域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2022年,中国石油全年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创十三五以来最大增幅;天然气加快上产,在油气产量当量中占比达52.4%,进一步巩固稳油增气基础。自2022年供暖季以来,国家管网集团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450亿立方米
2022年12月12日,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挂牌转让焦作丹河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陕西煤业在其2021年年报中就提出,在做优做强主业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本运作平台,按照双碳目标,优化产业投资地图,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行业优质资产,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交易完成后,中煤电力将持有新源融合60%的股权,中煤电力与中国电力共同持有新源融合,新源融合的控股权发生转移。近几年,国家电投风电和光伏业务发展迅猛。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签约仪式上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煤电专业化整合对于中央能源企业从应急性保供转变为通过股权合作、整体开发实现体制性稳定性保供,对于推动两个联营落实落地、促进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等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2月30日,中煤集团与国家电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国家电投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早、发展快,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和新能源发电企业。晋能控股集团2022年1月11日召开的一届二次职代会透露,晋能控股集团电力产业将坚持建绿电、适改造、智慧化、延寿命发展方向,到十四五末,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表示,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双方将在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技术研发,煤炭与煤电联营、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煤炭资产、煤化工资产管理,资本运营合作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煤集团董事长王树东在仪式上表示,随着两个协议的签署,双方将进一步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共同推进煤炭、煤电、可再生能源多层次、多维度联营,在各产业领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翁杰明强调,两家企业要以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为契机,加强全方位合作。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两家央企的专业化整合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涉及的电力装机规模将超过1000万千瓦,是近年来国内煤电专业化整合的又大一进展。
2022年12月28日,中国电力发布公告称,2022年12月26日,其与中煤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电力)签订了产权交易合同,中煤电力同意以12.65亿元购买新源融合(北京)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融合)60%股权。2022年9月1日至9月30日,新源融合除税前净亏损8.67亿元。
中煤集团作为拥有煤炭全产业链的中央企业,在煤炭生产与销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电力公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新源融合的净资产为27.99亿元。